第352章(1 / 2)
&esp;&esp;以新帝的性子,他肯定不会接受江南甄家的投诚。因为这个投诚的诚意实在太低了。
&esp;&esp;而且估计在新帝看来,你们一边在老圣人的船上,一边还想图谋老圣人不在之后的保护。这个,是不是太过了些?
&esp;&esp;所以他这回只怕是想麻痹甄家。为的只怕是在下一步,更大的棋局。
&esp;&esp;而同一时刻,北静王府正在庆祝,三姑娘被封贵人,就是成功的第一步。
&esp;&esp;这些年,贾家的事给他们极大的刺激,贾家成功跳船,而他们却对贾家毫无办法。
&esp;&esp;而且贾家把江南产业都出了手,连祖宅都给了江南贾氏一族,他们在京中又立新族,还从甄家把存的银子取出来,其实也是和甄家切割了。
&esp;&esp;北静王现在觉得安心多了,长叹了一声,对妻子说道,“其实你父亲挺傻的,我明明跟你父亲说,让三姑娘嫁给醇和亲王做侧妃,现在把三姑娘放到宫里,真的两头不靠岸。”
&esp;&esp;甄王妃则笑了笑,没有说话,她怎么会告诉北静王,对甄家来说,他们之前是老圣人的心腹,之后再对太子效忠,他们不觉得这是问题。原本他们就当是皇家的奴才罢了。
&esp;&esp;谁知道太子会被废,最后还谋反,现在他们甄家谋求的是与新帝和解。而不是和醇和郡王搞在一起,这是要灭族的。
&esp;&esp;现在新帝都已经上位了,北静王这些旧勋世家竟然还想扶醇和亲王上位,不是找死是什么?
&esp;&esp;不过,甄王妃懒得说,她是个聪明人,何必扫了丈夫的兴,正好新帝命他闭门思过两年,这两年,正好少惹事,大家过点安生日子。
&esp;&esp;至于说甄家送女进宫一事,他们通过太妃的口也对两代帝王说得很清楚,甄家不是四王八公之列,他们就是单纯的老圣人的奴才。替老圣人做事,为皇室尽忠,所以他们并没什么野望,他们只想活着。
&esp;&esp;他们对贾家的退出,其实有点害怕,他们在试探贾家,为什么好好的就退了出来。
&esp;&esp;甄家其实也害怕,不然也不会送女进宫了。他们家大姑娘,二姑娘嫁得都不错。现在三女也进宫了,他们其实是松了一口气的,他们家暂时安全了。
&esp;&esp;想想老太妃只是养了老圣人几天,虽无皇太后之名,但有皇太后之实,看看当今的惠太妃,明明生母,还不是啥也没有。
&esp;&esp;现在他们觉得此时送十五岁的三女进宫是时机正好,至少年轻,比二十一岁还是女官的贾瑗要强多了,至少他们有时间来慢慢的讨新帝的欢心,甚至能生个皇嗣,不管男女,那么甄家就稳了。
&esp;&esp;甄家才不想和四王八公们连成一线的,他们只想保住家族罢了。说句不好听的,现在的甄家,盘子大了,栽不起了。
&esp;&esp;但是他们心里又隐隐的不安,这时他们又想到了贾家。贾家是四王八公之一,也是金陵四大家之首,并且因为之前同在金陵为官,于是与甄家建立了联系。
&esp;&esp;两家的老太太也算是多年的老朋友,甄家一点也不怀疑贾家老太太的智慧,但是他们会想,贾家老太太为什么要接出元春?
&esp;&esp;虽说他们也都认为那是好主意,及时止损的确是聪明的做法,但不是最聪明的。
&esp;&esp;那时元春都二十一岁了,在甄家看来,应该运作一下,让她到新帝皇后宫中去做嬷嬷。以获得更大的权利!这才是为家族中兴做出的更了不起的决断。
&esp;&esp;贾家的格局小了。不过也是,之前送女,参加的小选,这哪有什么格局。
&esp;&esp;但看他们一步步挣脱出了之前这些老圣人旧臣该死的困境时,甄家会陷入长久的沉寂。
&esp;&esp;第319章 故人
&esp;&esp;正在各方人马都在想着宫里两位圣人斗法时,贾家倒是来了位故人。
&esp;&esp;话说欧萌萌每年都会去乡下住些时日,把夏天度过去,秋天再回来。总在庄子里玩,也不是个事儿,于是也带着黛玉姊妹们穿上男装,去些村庄看看民生。
&esp;&esp;这些人算是自耕农家,有几亩的薄田,但也是看天吃饭,若是赶上年月不好,一家子就真的只能卖田卖地,卖儿卖女了。
&esp;&esp;前两年正好年景不好,欧萌萌也带着庄子里的老把式去了些附近的农户,帮着他们打井、育苗,好把灾年度过去。
&esp;&esp;也没说他们是哪家的,就是觉得这也能教女孩们些对待灾年的应对之法。不是说
-->>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